談早期療育的重要性

新生兒的剩餘聽力如果能及早發現,及時給予充份的刺激就不會萎縮;反之,不刺激就會逐漸喪失功能。

 

在台灣,每年三十萬個新生兒中就有千分之一,大約三百人是極重度的聽障兒,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仍具有剩餘聽力。美國衛生總署於1993年所公佈的聽障篩檢報告﹝NIH consensus report﹞中就明白指出,在每一千名新生兒中,就有一名是極重度聽障兒(>90分貝)。著名的科羅拉多學者Northern和Downs教授也強調,除了先天聽障之外,千分之二的孩童會經由疾病或各種原因而發生極重度的聽力損害,屬於較輕度而未被診斷出來的,就更難以估計了。

 

人類的思考與溝通,絕大多數是經由聽覺輸入大腦,再由口語輸出做為主要媒介。由此可見,聽覺是人與人溝通互動的根本,語言的表達則是溝通互動的橋樑。聽障兒在沒有足夠的聲音刺激下,如何學會語言呢?日後要接受良好的教育也是困難重重,更何況是經濟上的獨立自主!聽障兒如果不能及時獲得妥善的照顧,未來身心的異常發展將加重社會成本。所以,『早期發現、早期療育』對孩童本身、對其家人、對社會都是好事一樁,影響深遠。

 

由於科技進步,絕無孩子太小就不能做聽力檢查的道理,新生兒應做好全面性的聽力篩檢。新生兒的剩餘聽力如果能及早發現,及時給予充份的刺激就不會萎縮;反之,不刺激就會逐漸喪失功能。美國衛生總署在聽障篩檢報告中也明白指出,三歲以前是聽力發展的最關鍵時期,如果錯過這個時機而未能給予充份的刺激,聽障兒就無法發揮最佳的語言功能

 

嬰兒兩個月大時,如果對開關門的聲音、拍手的聲音、音樂的聲音,甚至打雷的聲音都沒有反應時,父母應盡快帶孩子到醫院的小兒科或耳鼻喉科做聽力檢查。一旦確定為聽障,應盡快去看聽力師並配戴適合的助聽器;如果已喪失剩餘聽力,在一歲半以後也可以開刀植入人工電子耳。只要能及時掌握『聲』機,所有的聽障兒幾乎都可以回到有聲世界,和正常聽力的孩子一樣學習聽與說,自然的與人溝通,並回歸普通學校接受一般教育,成為一個獨立自主、對社會有貢獻的個體。

 

馬偕醫院 黃富源醫師鄭重呼籲:為新生兒做好全面性的新生兒聽力篩檢,以便及早及時利用剩餘聽力進行復健,並給予正確而適當的教育,是醫生和為人父母者為孩子開啟美好人生的第一步,讓我們一起努力吧!團隊成員的耐心與相互的支持合作。很感謝所有陪我一路走來的家長們,就讓我們一起打這一場漂亮的比賽吧!

 

延伸閱讀:

1.「我教的每一位聽損兒都像是我的孩子」語言訓練靖雅老師,與聽損者一路相伴
2.提升孩子語言力!用這六招給他更多語言刺激

本文經雅文基金會同意後轉載更多的精彩內容,請按此了解

果有更多問題,可以加入我們的 Line官方帳號提問,我們會免費為您解答,只希望您協助我們,一起分享更多正確知識出去吧!

明基健康生活懂你想關懷聽損長輩的一片孝心
你只是少了一個簡單方便的解決方法而已

立即了解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