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握零到三歲,「玩」出語言力
「媽媽不見了!咦~媽媽在哪裡?」「哇!媽媽在這裡,寶貝好棒喔!」孩子張大眼睛找妳,慢慢爬到妳面前,他可愛的模樣不禁令妳融化。但是,爸爸媽媽們可知道,要和孩子玩遊戲很簡單,要「玩」出語言力可是有一番學問的喔!
透過遊戲,可以培養孩子多種面向的能力,而父母的引導尤為重要。
孩提階段,玩具可以說是孩子的語言,遊戲則是與他人溝通的方式,「遊戲」對他們來說,是最在乎也是最快樂的事。遊戲也關係著孩子整體的發展,可以培養孩子不同面向的能力,包含:動作、情緒、語言、社會行為與認知等。家長可以透過與孩子「玩」的過程,增進孩子的語言力,並且拉近親子關係。
零至三歲為語言發展的黃金期,幼兒大腦的發展速度較快,家長需把握此階段,為孩子奠定良好語言基礎。在與孩子玩的過程中,各年齡層的幼童有其不同程度的發展,須運用不同遊戲方式和技巧,才能使他們有良好的學習成效。以下依幼兒年齡,提供語言學習方向及活動建議。
零至六個月:
此時期的孩子時常揮舞四肢、把玩自己的手腳,抓到玩具時,時常拿來敲打,利用感覺來認識環境,也對大人的臉部表情與聲音很感興趣。因此家長可以多和孩子玩「肢體遊戲」,搭配豐富的聲音、誇張的表情對孩子說話。
在餵奶、換尿布或玩耍的過程中,大量地輸入語言,或幫孩子說出他的需求。這個階段家長可多運用疊字詞、寶寶語的技巧,例如:「布布臭臭耶,媽媽換布布囉!」,提升寶寶聆聽的興趣,有助寶寶接收語言。
六個月至一歲:
這個年紀的孩子開始會翻身、爬行、走路,也更有好奇心探索環境,家長可以多幫孩子連結生活周遭物品的名稱、告訴孩子他或你正在做的事情。
此時孩子也開始發展出多樣化的物品操弄能力,不僅會敲打,還會拉扯、翻轉、丟掉、拾起,對於具有聲光效果、因果關係的玩具更感興趣,因此家長不妨利用聲光玩具讓孩子按壓聆聽聲音。亦可開始培養孩子閱讀,讓孩子翻翻硬紙書、布書,教導書中簡單的語詞。或是和孩子玩躲貓貓遊戲,發展物體恆存概念,並搭配語言輸入,例如:「媽媽不見了!咦~在哪裡?」。
一歲至兩歲:
此階段孩子慢慢發展出「配對」的概念,開始會把湯匙和碗、筆和筆蓋等相關的東西放在一起,家長可多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讓孩子把玩,並教導不同物品名稱。孩子也喜歡把物品疊起來,可以透過紙盒、積木讓孩子進行堆疊遊戲,訓練精細動作,過程中也可帶出「疊高高」、「積木倒了」等語言。
孩子一歲半以後,開始發展「假扮遊戲」,會模仿大人做事情、假裝餵娃娃吃飯等,可以帶著孩子邊說邊做簡單的家事,例如:擦桌子、丟垃圾,不僅讓孩子培養生活自理能力,也可以學習到許多語彙。
兩歲至三歲:
兩歲後孩子的遊戲能力更廣,假扮性遊戲更趨成熟,並開始萌發「建構型遊戲」,在穩定的手眼協調能力下,更能操作複雜的物品,孩子會喜歡塗鴉、玩黏土,或扮家家酒,家長可讓孩子搓揉黏土、捏塑簡單形狀,不單能訓練手部動作,還可以在黏土揉捏過程輸入多樣化的語言。
也可以利用家中的鍋碗瓢盆,與孩子假裝做菜、互相扮演不同的角色,講解做菜的程序與應對的內容,豐富孩子的語言及人際互動。
除了上述遊戲,搭配兒歌教導孩子也是很棒的語言學習方式,兒歌會使孩子感興趣聆聽,輕快的旋律、豐富多變的語調,能夠加速孩子學習語言。隨著孩子日漸發展,家長也務必要彈性調整與孩子說話的難度,輸入的語言可從簡單逐漸變得複雜,像是從狀聲詞轉換為一般語詞(汪汪-小狗、ㄅㄨㄅㄨ-車子),從疊字詞(切切切、轉轉)改為講一般語詞,也可將句子長度由短句拉長至長句。而與聽損孩子互動時,更需要使用「聽能優先」的技巧,在呈現物品給孩子看之前,先把語彙說給孩子聽,並加強重複目標語詞。
語言學習越早越好,打從孩子聒聒墜地,就可開始依照孩子的發展、興趣教導,透過不同遊戲、兒歌或共讀,豐富孩子的語言力。孩子在遊戲中所能獲得的能力,取決於大人們陪伴的質與量,家長們動起來,陪伴孩子「玩」出語言力!
延伸閱讀: